维态斯维态斯维态斯

苏州某生态宾馆景观湖生态治理暨雨水综合利用工程

该宾馆地处风景秀丽的国家级卫生城市——江苏省吴江市。宾馆拥有标准客房167间,豪华套房11套,另有典雅大方的贵宾别墅一套。拥有大小不同的餐厅20个,是会议、商务、旅游、休闲度假的理想下榻场所。

宾馆的景观设计给人最灵动的亮点就是一座近万平方的人造水景环绕其中,平均水深1.5米,由中心主水景和周围环绕支流水系组成。整个水景的水质保持由南北各一块维态斯微生态滤床净化系统承担。水景周边的建筑屋面雨水直接排至水池,平均每天100吨。绿化浇洒用水直接从水景中抽取。

浙江海宁河道生态修复工程项目

海宁河道生态修复工程,采用微生态滤床微污染水生态修复技术,对周边街区初期雨水和部分生活污水进入河道后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进行治理和生态修复。

四季花开的生态花园走廊作为花园式生态水修复系统的载体,承载生态水修复机能的同时,和谐地共存于环境,作为宜居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发挥其环境友好型作品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建立健全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将为推动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深刻把握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基本方略;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坚战。这“四个一”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把握,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地位,体现了党对建设生态文明的部署和要求。

近年来,河北省努力打造首都生态安全屏障,加快营造良好人居环境。图为雄安新区白洋淀。

  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进的基础支撑。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加快建立健全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确保到2035年,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现,建成美丽中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作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出安排部署,强调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要求健全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完善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和陆海统筹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是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建设美丽中国的内在要求,是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还将充分展现生态环境治理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贡献,对全球生态环境治理进程产生重要影响。

切实巩固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有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为《指导意见》的制定出台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制度体系逐步完善。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实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制定了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等60多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有关的改革具体方案。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排污许可、河(湖)长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禁止洋垃圾入境等环境治理措施加快推进,绿色金融改革、环境保护税开征、生态保护补偿等环境经济政策制定和实施。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国家公园体制等试点有序推进,为深化改革积累了丰富经验。

监管体制不断健全。组建生态环境部,统一行使生态和城乡各类污染排放监管与行政执法职责,强化了政策规划标准制定、监测评估、监督执法、督察问责“四个统一”,实现了地上和地下、岸上和水里、陆地和海洋、城市和农村、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五个打通”,以及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贯通,在污染防治上改变了九龙治水的状况,在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上强化了统一监管。整合组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队伍,设立7个流域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及其监测科研中心,基本完成省以下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等改革,生态环境监测监察执法的独立性、统一性、权威性和有效性不断增强。

执法督察日益严格。坚持“立改废”并举,制修订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核安全法、环境保护税法等9部生态环境法律。其中“史上最严”的新环境保护法自2015年开始实施,按日连续罚款、查封扣押、限产停产、行政拘留、公益诉讼等措施,成为提高环境违法成本、惩治环境违法行为的有力武器。“两高”出台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等司法解释,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日益完善。特别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倡导、亲自推动下,全面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中办、国办印发《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重新组建高规格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领导小组,第一轮督察及“回头看”累计解决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15万余个,第二轮第一批督察共交办群众举报问题约1.89万个,达到了“中央肯定、地方支持、百姓点赞、解决问题”的显著效果,成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平台、机制和抓手。积极探索形成排查、交办、核查、约谈、专项督察“五步法”工作模式,开展强化监督定点帮扶,推动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3月28日,水鸟在新疆阿勒泰地区福海县乌伦古湖国家级湿地公园内飞翔。

  坚决落实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重点举措

出台《指导意见》,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必须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学习好、宣传好、落实好《指导意见》,加快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夯实基础。

把握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为统领,以强化政府主导作用为关键,以深化企业主体作用为根本,以更好动员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为支撑,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企业自治良性互动,完善体制机制,强化源头治理,形成工作合力。坚持党的领导、多方共治、市场导向、依法治理等四个原则,到2025年,建立健全环境治理的领导责任体系、企业责任体系、全民行动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信用体系、法律法规政策体系,落实各类主体责任,提高市场主体和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形成导向清晰、决策科学、执行有力、激励有效、多元参与、良性互动的环境治理体系。

抓实重点任务。在健全领导责任体系方面,完善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明确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责任,开展目标评价考核,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在健全企业责任体系方面,依法实行排污许可管理制度,推进生产服务绿色化,提高治污能力和水平,公开环境治理信息。在健全全民行动体系方面,强化社会监督,发挥各类社会团体作用,提高公民环保素养。在健全监管体系方面,完善监管体制,加强司法保障,强化监测能力建设。在健全市场体系方面,构建规范开放的市场,强化环保产业支撑,创新环境治理模式,健全价格收费机制。在健全信用体系方面,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健全企业信用建设。在健全法律法规政策体系方面,完善法律法规,完善环境保护标准,加强财税支持,完善金融扶持。

强化组织领导。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涉及面广、各地情况差异较大。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指导意见》要求,结合本地区发展实际,进一步细化落实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确保《指导意见》确定的重点任务及时落地见效。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认真抓好《指导意见》组织实施,把各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实。生态环境部牵头推进相关具体工作,将明确“路线图”“时间表”,加强跟踪督查,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了解更多

2020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讨会在京闭幕

7月19日,由生态环境部宣教司、中宣部理论局、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20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讨会在京顺利闭幕。生态环境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庄国泰出席会议并作总结讲话。

  会议指出,深刻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对于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不移走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理论指导与方向引领作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既源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辩证发展规律的深刻认知,也源于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总结,是对我们党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理论成果的集中概括。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明了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目标、原则和路径,构成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主要思想来源,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集中体现。建立健全生态文化体系是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重要举措,要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推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成为人们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社会风尚。

会议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从实践到认识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进入最好的历史时期。同时也要清醒看到,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生态环境质量与人民群众的期盼、与美丽中国的目标还有不小差距。要深入贯彻和践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一是深刻理解和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认识不同发展阶段“两山”理念与时俱进的内涵,保持战略定力,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倒逼、引导、优化和促进作用,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市县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积极探索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贯通转化的有效路径。

  二是深刻理解和把握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民生福祉,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加快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三是深刻理解和把握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推动构建科学适度有序的国土空间布局体系。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大力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强化自然生态保护与监管举措,提升生物安全管理水平。

  四是深刻理解和把握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持续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压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推行污染物排放许可制,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法治,加强生态环境监测、执法、应急等能力建设。

  五是深刻理解和把握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深入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推动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积极做好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筹备工作。

本次研讨会共一天半时间,设置三个议题。第一个议题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采用高端论坛形式由相关部委代表结合各自领域工作,分享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学习理解与实践部署。第二个议题是“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创美丽中国建设新局面”,采用三个平行论坛方式开展理论与实践的对话交流。第三个议题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系统讨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内涵、特征、关系等重要理论问题。

中宣部、全国人大环资委、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和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同志,部分地方党委政府和生态环境部门代表,部分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部分企业代表和媒体代表共计200余人参加研讨会,60多位专家、代表发言,围绕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广泛开展研讨、分享和交流,形成了一系列有深度、有价值的观点和成果。

了解更多

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生态环境监管服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生态环境部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过程中,高度重视“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绿色发展等工作,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方式改革创新,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近日,生态环境部贯彻落实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有关要求,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生态环境监管服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把服务“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以放出活力、管出公平、服出便利为导向,以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高质量发展为重点,不断提高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时效性,进一步激发崇尚实干、攻坚克难的责任担当,推动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赢。

《意见》共分为五个部分、20项具体举措,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加大“放”的力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完善市场准入机制,精简规范许可审批事项,深化环评审批改革。

二是优化“管”的方式,营造公平市场环境。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健全宽严相济执法机制。

三是提升“服”的实效,增强企业绿色发展能力。提升环境政务服务水平,助力制定环境治理解决方案,加强经济政策激励引导,大力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四是精准“治”的举措,提升生态环境管理水平。继续稳妥推进民生领域环境监管,分类实施“散乱污”企业整治,精准实施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统筹规范生态环境督察执法。

五是强化责任担当,健全保障机制。系统谋划推动落实,完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提供必要财政资金支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强信息公开,强化公众监督。

生态环境部要求,生态环境系统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及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狠抓《意见》各项举措落实,广泛听取并依法解决好企业对准入审批、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的合理诉求,进一步增强主动帮扶意识,切实解决企业、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大力推动企业绿色发展。

了解更多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什么?怎么建?

日前,《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9-2035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正式公示。总体规划从生态环境、功能格局、创新发展、文化传承、服务与设施支撑等多方面对示范区进行了重塑,为示范区建设描绘了“世界级滨水人居文明典范”的发展愿景。

对标国际标准,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上海市青浦区,被放进了全新坐标系,一体化发展的全新画卷,正在长三角的核心区域铺展开来。

亮点:“世界级”滨水人居

滨水,是示范区生态环境的最大特点。在示范区总体规划划定的2413平方公里区域中,湖泊密布,水网纵横,水域面积超过20%。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张忠伟说,示范区现有滨水的“底子”,将转化为理想中“生态城市”的样子。

“而‘世界级’则是其‘生态城市’基本的目标要求。”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研究院副总规划师胡庆钢说,未来的竞争是城市群的竞争,地处长三角城市群的示范区,经济发达、产业相对集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这里必将直接参与世界城市群的竞争与合作。正是因为示范区的区位特点和发展阶段,决定了它必须冲刺“世界级”。

滨水的生态环境特点,如何在示范区建设中达到“世界级”的目标要求?先行启动区(嘉善)建设领导小组专职常务副主任何剑源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为了找灵感,他翻看了许多未来感十足的国外滨水城镇建设案例。

“产业与自然共生,自然为人才提供创意之源。这种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建设理念,值得学习和借鉴。”何剑源拍着自己案头的一批案例资料说,示范区总体规划的世界眼光,拓展了三地的视野,打破了拘泥于一区一县的区域发展认知格局。

正是在这样的区域发展认知格局下,总体规划用“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全域功能与风景共融、创新链与产业链共进、江南风和小镇味共鸣、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共享”五个“共”,描绘了“世界级滨水人居文明典范”愿景的现实图景。

“未来,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发展格局将渐行渐成。”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空间规划工作组副组长熊健说。

支点:“生态味”山水格局

“怎样通过规划来锚固生态基底、厚植生态优势、扩展生态容量,是总体规划特别关注的问题。”张忠伟说,未来示范区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将达到100%,森林覆盖率要达到12%。这些生态指标,保留了示范区湖荡纵横、河网交织、林田共生的自然山水格局,更凸显出示范区擦亮生态底色的决心。

目标引领行动,决心强化落实。这几天,在示范区先行启动区嘉善县西塘镇,嘉善县在此推进的“北部湖荡综合整治”项目暂时停了下来。该工程是此前当地推进河湖生态治理的重点工程,但如今与示范区总体规划的要求不太符合。

“比如原来的堤坝建设,主要是以满足防洪要求为主,现在则要兼顾生态性和美观性。”西塘镇副镇长张振伟说,建设生态堤坝,满足示范区建设的生态要求,工程需要重新进行调整报批。

不止嘉善,即便增加“成本”也要保护优化生态已成为示范区三地的共识。在苏州市吴江区,当地通过优化土地结构、腾退低效用地,已累计腾出土地两万亩,有效缓解了全区土地资源瓶颈约束。

“对土地进行腾退,政府回购成本加上‘净地’上市的基础性成本,远大于土地出让金收益。”在吴江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曹月见看来,今天的空间就是明天的红利,不算小账的背后,算的是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的大账。

落点:“一体化”生态城市

“示范区总体规划将改变嘉善的县域发展格局,这是机遇,也是巨大的挑战。”嘉善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盛维忠说,过去做县域规划,往往以镇街为单元编制,“现在要打破这个界线,按示范区总体规划的布局,重新调整生态空间、产业空间,以生态城市为落点推进发展。”

为此,今年5月,嘉善县提前成立了工作专班,实体化运作,推进示范区先行启动区建设。嘉善县祥符荡便是建设中的“受益者”。

过去,祥符荡是不起眼的“乡下湖泊”,如今,成了示范区总体规划提出的蓝色珠链上的重要节点之一。嘉善县请来了同济大学的设计团队,重新设计了祥符荡科创绿谷项目,周边环境明显改善。

作为蓝色珠链上的重要节点,祥符荡带来的改变还在不断蔓延。根据总体规划,示范区要依托优美风光、人文底蕴、特色产业,集聚创新要素资源,打造国际一流、绿色高效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更大范围的高质量区域一体产业创新链。随着祥符荡的建设,与祥符荡一脉相连的上海市青浦区金泽镇的华为研发中心,也正在建设施工之中。

除了项目铺陈助力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还将通过“两张清单”接轨国际标准与技术前沿的“正面清单”和倒逼传统产能退出与升级的“负面清单”,构建创新驱动、高效集约的新发展方式;通过打造高品质的人居环境,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宜居新典范,让各类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此外,作为城市发展的命脉,在示范区综合交通上,总体规划提到要围绕“绿色交通”,强化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统筹构建示范区轨道交通网络,进一步打通省界断头路。

未来,从示范区出发有望45分钟到达上海虹桥枢纽,90分钟到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

了解更多

黄村:微生态滤床工艺解决了农村污水处理难题

2019-09-04,河津发布报导“黄村:微生态滤床工艺解决了农村污水处理难题”。
生活污水处理,是制约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农村面貌好坏的一大因素。城区街道办黄村污水处理站的建成投用,为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汾河治理树立了一个成功典范。
郁郁葱葱的芦苇、黄菖蒲、花叶芦竹、西伯利亚鸢尾和黄花点缀其中的美人蕉,展现出一幅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画,让人一时不敢相信这里竟是全村生活污水汇集的地方,然而这正是黄村污水处理的成果。
黄村污水处理站位于黄村村南,总投资352万元,占地2090平方米,日处理污水能力达550立方米,可用于处理黄村及东黄村、卫庄三村的生活污水。项目采用微生态滤床污水生态处理新工艺,建有高负荷厌氧反应池、微生态生物滤床、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回用清水池、配套设备及管理用房。经过管网收集的污水,在高负荷厌氧反应池内进行初步反应,起到截留、沉淀并将难降解的大分子转化为好分解的小分子物质的作用。然后,污水被提升泵输送到微生态滤床上,再经过物理、化学、生物的多种反应,其中的氮、磷、有机物等污染物质被充分分解吸收转化。通过净化,污水变成了清水,经检测水质达到了国家V类标准,可用于灌溉农田。
 

了解更多